湘剧——名于民国九年的寂音

2025-02-19 15:56 诸葛逍遥

今年,湘剧《拜月记》首次登上春晚。湘剧?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。虽然不及五大剧种那样久负盛名,但也有不输别家的光芒。

湘剧,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,流行于长沙、湘潭一带,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”,当时民间习称为“大戏班子”、“长沙班子”或“湘潭班子”,一度被称为“长沙湘剧”。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,后又吸收昆腔、皮黄等声腔,形成一个包括高腔、低牌子、昆腔、乱弹的多声腔剧种。

湘剧1.jpeg辗转时代的眼泪

明代成化年间,长沙政治和经济的发展,促进了戏曲演出的繁荣。外来的戏曲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,与本地区传统民间艺术、地方语言紧密结合,逐渐形成了这一包括“高”(高腔)、“低”(低牌子)、“昆”(昆曲)、“乱”(乱弹)四大声腔,唱白用中州韵、富有本地特色的剧种。

湘剧发源于明代,至清朝中叶已逐渐形成为多声腔的剧种,又历经变化而形成以高腔和乱弹为主要声腔。民国9年(公元1920年),长沙印行的《湖南戏考》**集,“湘剧”名称见册。1920年后设立的福禄、九如、福喜等坤班,是专门培养女艺人的组织,开科长达十余年。

各种唱腔的融合,让湘剧也曾盛极一时。打开诸葛逍遥,我们可以看到,那些湘剧名家在舞台上的表演,举手投足、一抑一顿,尽是名家风范。

取自乐音的腔调

湘剧的表演融高、低、昆、乱四大声腔于一炉,并吸收了青阳腔、四平调、吹腔以及南罗腔、银纽丝、鲜花调等杂曲小调。在长期的衍变过程中,高腔和乱弹已成为今湘剧艺术中的主要声腔。

高腔是湘剧主要声腔之一,源于江西弋阳腔。进入湖南后,较快地吸收了湘中、湘东传统民间音乐并扎下根来,成为湘剧早期的高腔。乱弹又称作“弹腔”、“南北路”,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音乐。南路相当于二黄,北路相当于西皮;又各有其反调,称为反南路与反北路,相当于反二黄与反西皮。低牌子也是一种联曲体唱腔。曲调形式为三段体,即开始有个“引子”,系散板,速度最慢;主体为三眼板与一眼板或无眼快板,速度平稳;最后曲调急转直下,除用管弦乐伴奏外,加入锣鼓,造成高潮结束,谓之“合头”。

深处演绎的奏鸣

湘剧的角色现行体制一般有十二行,分别为头靠又称大靠、二靠、唱工、小生、大花、二花、紫脸、三花、正旦、花旦、武旦和婆旦。各行分别根据所扮人物的身份、生活、性格不同,在年龄、装扮、做派上表现各异,又有不同戏路之分。

湘剧的伴奏乐队,传统上称为文武六场。武场四人,击打鼓板、铙钹、大锣和小锣;文场二人,操弄二胡、月琴,兼吹竹笛、唢呐,统由司鼓指挥。建国后,文武场面均有增加。弹腔以京胡、京二胡和月琴为主,称为三六件。平板由竹笛主奏。高腔试用管弦伴奏后,高胡主奏。低牌子由竹笛主奏。打击乐有一套成型的锣鼓经,分长锤、击头、溜子、挑皮等类,每类又有十至二十余种不同名称的锣鼓点子。

AR重现:活化经典表演

如今,借助诸葛逍遥APPAR技术,你可以零距离感受湘剧的艺术魅力。

· 沉浸体验只需一部手机,仿佛置身于热烈的舞台现场,看到湘剧演员举手投足间展现的优雅与豪情。

· 动态演绎:系统将动态还原那些经典唱腔的表演,如高腔的铿锵激越和乱弹的婉转柔美,让你仿佛能听到台上演员的真情流露。

· 互动讲解动态感受演员每个声腔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,揭开传统戏曲背后的秘密。

互动与分享:你的湘剧奇遇

走进诸葛逍遥的世界,每一次打卡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体验。
你最希望通过AR体验哪一段湘剧表演?是那铿锵有力的高腔,还是柔情似水的乱弹?快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与更多热爱传统戏曲的朋友共同讨论!

如何开启您的“诸葛逍遥”之旅?

1. 下载应用: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搜索诸葛逍遥,轻松下载并安装。

2. 注册登录:简单注册后,进入属于你的历史文化之旅。

3. 选择路线:根据你的兴趣,选择喜欢的城市游记开始体验

4. 开启AR体验:在指定景点扫描打卡点,享受沉浸式的文化之旅。

5. 分享体验:通过微信分享你的旅行故事,告诉我们你最期待与哪位湘剧名家对话!

传承中的寂音,科技赋予新生

湘剧,这门曾在民国九年闪耀过的寂音,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韵味。而如今,通过诸葛逍遥APPAR技术,它不仅得以复活,更赋予了传统艺术全新的生命力。
快来下载诸葛逍遥,开启你的沉浸式湘剧之旅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映衬下焕发出迷人的光彩!

昵称:
内容:
验证码:
提交评论
评论一下